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追踪 >> 内容

七年执行困局:百万债务与土地谜团,债权人分文未得

时间:2025/8/20 14:37:59 点击:

引言

在新疆库尔勒市,一场跨越近十年的法院执行案件,至今悬而未决。债权人手持生效判决书和调解书,却分文未收;一块价值百万元的土地,权属争议重重,过户无门。这起涉及借款纠纷、债权转让和土地查封的案件,暴露了法律执行中的深层困境。从2015年借款纠纷开始,到2023年土地权属谜团爆发,再到2025年现状依旧,这场“法律白条”的背后,是普通公民权益保护的缺失与执行效率的反思。本文基于法院公开文书和当事人陈述,还原事件全貌,呼吁社会关注执行难痼疾。

1. 案件缘起:百万债务与法院调解

2015年至2016年间,库尔勒康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某医药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周某(身份证号部分隐匿),因资金周转问题,向蒋某(四川省蓬溪县人)和杨某(四川省射洪县人)分别借款。其中,蒋某出借80万元,杨某出借59.4万元,双方约定高额违约金。债务到期后,某医药公司和周某未能偿还,引发纠纷。

2017年,库尔勒市人民法院介入调解,出具两份民事调解书(案号:(2017)新2801民初6092号和6090号)。调解书明确:某医药公司和周某需在2018年4月前,向蒋某支付本息合计107.2万元,向杨某支付83.16万元。总计债务逾190万元。法院强调,若未履行,将强制执行。

2018年4月,蒋某将债权转让给黎均(四川省蓬溪县人),以冲抵自身102万元的建材欠款。双方签署《债权转让协议》,黎均成为新债权人。同时,蒋某和杨某分别出具《民事授权委托书》,委托黎均全权代理执行事宜,包括放弃权利、和解、收款及财产调查。

2. 执行过程:土地查封与流拍抵债

2018年4月,黎均代理蒋某和杨某,向库尔勒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号:(2018)新2801执904号、905号)。执行标的分别为83.77万元和107.92万元。法院查明,被执行人周某名下有一块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呼尔墩村的422.177亩农用土地(土地使用权证:焉国用(2014)第096号),评估价值133.95万元。

2018年9月,法院查封该土地,并在2019年恢复执行(案号:(2019)新2801执恢344号)。经巴州金田价格评估事务所评估,土地价值133.95万元。法院两次网络拍卖:2019年9月一拍流拍,保留价107.16万元;同年9月二拍再流拍,保留价降至96.45万元。最终,法院裁定以二拍价将土地抵债给蒋某((2019)新2801执恢344号之一执行裁定书)。

然而,2019年12月,案件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未完成过户。执行法官王某某因工作调动离岗,土地处置暂停。

3. 过户受阻:土地权属冲突爆发

2023年2月,黎均申请土地过户,却遭遇戏剧性转折。焉耆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告知,土地已不在周某名下——早在2016年4月,周某已将土地转让给原登记人王某名下的“新疆鑫茂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变更获焉耆县国土资源局2016年第十一次局长办公会批准。

法院调查发现矛盾:2018年查封时及2023年查询时,土地均显示在周某名下;直到2023年2月23日,自然资源局档案才显示2016年已过户。库尔勒市人民法院在致焉耆县国土资源局的函件中指出:“贵局提供材料与执行程序前后矛盾,请予说明。”

黎均质疑过户违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等《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法发〔2004〕5号),查封期间不得办理权属变更。但焉耆县自然资源局辩称,2016年前变更在局档案室,2016年后在不动产登记中心,造成信息断层。

4. 多方反映:维权之路陷僵局

2023年3月起,黎均多次向巴州监察委员会和巴州自然资源局提交《情况反映》,要求纠正登记,恢复土地至周某名下。他强调:“法院查封后变更登记违法,侵害债权人权益。” 同时,黎均持蒋某《授权委托书》,试图将土地过户至第三方何某某名下,均因权属争议失败。

2023年5月,黎均在反映材料中写道:“多次交涉无果,司法机关公信力受损,公民财产权受侵。” 但截至2025年8月,相关部门未公开回应,土地仍登记在王某公司名下,农民已在其上耕种。法院曾试图协调,但权属冲突未解,执行陷入停滞。

5. 现状与反思:七年等待,空手而归的启示

近十年过去,蒋某、杨某和黎均未收回一分债务。土地价值96万余元,却因权属谜团无法变现。黎均表示:“判决书下了,裁定书有了,但权益仍是纸上谈兵。” 这起案件折射出法律执行的多重困局:信息不透明导致查封无效、部门协作低效、权益人维权成本高昂。

数据显示,执行案件在中国基层法院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率较高,部分案件因财产权属不清长期搁置。本案中,土地登记系统的断层、执行人员变动,放大了漏洞。法律专家指出,需强化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提升执行联动机制,避免“法律白条”。

结语

一块土地,百万债务,七年未决——这不仅是库尔勒一隅的个案,更是法治进程中待解的考题。当生效文书沦为“空文”,公民对司法的信任便蒙上阴影。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此案呼吁:执行力度的提升,不仅是效率问题,更是公平正义的底线。正如黎均所言:“我们相信法律,但执行不能永远在路上。” 社会期待,这样的困局能早日破解,让每一份判决书都掷地有声。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0952794429135210

免责声明: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隐去敏感信息,仅作客观陈述。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新疆新闻网(www.whsskx.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新疆通管局

  • 新疆网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不实请联系管理员处理!邮箱:501734467@qq.com